目前,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155家,签约入驻72家。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编者按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去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对中医药事业提出殷殷嘱托。
一年以来,毗邻港澳,处在中医药对外交流前沿的广东,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不遗余力。去年,由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指导、南方日报策划的“岐黄海踪——中医药文化全球深调研”活动走进北美和东南亚,探索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今年,岐黄海踪第二季——“岭南中医药文化欧洲行”即将启动,将把岭南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带入欧罗巴大陆,开启中西医对话与交流。作为中医药大省,广东一直在苦练内功向中医药强省进军。广东在中医药走出去方面有何经验和路径?本报今起推出系列调研,敬请垂注。
南方网讯 刚刚过去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屠呦呦成为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这也是此次医疗卫生领域唯一的获奖者。2015年,85岁的屠呦呦因青蒿素的提取发现,为人类抗击疟疾作出重大贡献,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背后,有岭南中医药人的一份功劳。“广东中医药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为岭南中医药‘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细数广东中医药家底和“走出去”的经验。
岭南中医药启发青蒿素提取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1700多年前,东晋时期著名医学家、化学家葛洪来到广东,系统总结了岭南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成功经验,在罗浮山写下了《肘后备急方》。其中短短的15个字,为屠呦呦研发青蒿素提供了灵感和启发。
对诸多中医药典籍了熟于心的徐庆锋告诉记者,“在西汉南越王墓葬考古中已发现中药及制药工具,证实岭南地区医药历史至少已有2000年之久。”岭南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而广东是岭南医学的发源地,也是南药的主产地之一。岭南中医药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也得到很好的传承。徐庆锋介绍,有记载的全国著名中药百年老店,明代以前唯一一家为广州海辐禅院;明代有五家,其中三家在广东,分别为佛山梁仲弘于万历二年(1573年)创办的“梁仲弘蜡丸馆”,南海陈体全和李升佐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在广州双门底(现今的北京路)创办的“陈李济”,新会冯国琳及其子冯了性创办的“冯了性”。
从中医药大省到中医药强省
中医药文化在岭南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广东人民一向有“信中医、用中医”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广东中医药发展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特别是200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的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对外交流协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谈到广东省中医药的家底时,徐庆锋如数家珍:
目前全省有中医医疗机构2.1万个,其中中医医院184家。建设了1682个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实现全覆盖。
2018年广东省中医诊疗量达到1.93亿人次,治未病年服务量达到1000万人次,规模全国领先。据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显示,进入全国中医院100强的中医院,广东占了9家,排名第一。
两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9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落实广东,数量居全国首位。建设了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3家、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6个。
目前广东省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中药企业有10家,超亿元的中药品种30个,全省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170家,工业总产值超过450亿元。
“广东中医药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为岭南中医药‘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徐庆锋表示。
加大力度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广东毗邻港澳,是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在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上也走在前列。
位于广东珠海横琴新区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广东推动中医药国际化重点项目。在相关政策的扶持指导下,产业园目前入园企业已有近百家,其中包括广药集团等一流中医药企业。产业园已成功帮助两家中成药企业完成了在莫桑比克的注册,为中医药在葡语系国家及欧盟开展药品注册和服务贸易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完善中医药走出去的政策支撑外,广东还加大投入扶持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近三年,省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用于扶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建设,特别是对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广东新南方集团成功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青蒿素复方药物,至2017年底,省政府已投入2000多万元专项资助,为亚非疟疾流行国家推广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提供支持。
“广东省青蒿素抗疟为世界快速清除疟疾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中医药走出去及我国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而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正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中医科学大会和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大会,致力打造高水平的中医药对话平台。”徐庆锋介绍。
让中医药拥有国际“通行证”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要走向世界仍面临多重障碍。
“从理论层面讲,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从操作层面讲,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具有不同的标准认定方式。特别是中药产品出口方面,我们的传统讲究道地、时节、气候等等,还未建立起现代的标准化体系。”徐庆锋指出,中医药如何“走出去”,学界业界存在不少争论,他的看法是:“不争论。我们鼓励大胆去试,大胆去干,让实践给出答案。”
广东中医药在实干中一步步摸索出了经验。一方面,鼓励把具备深厚中医功底的人才送到世界著名的大学、科研机构参与传统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参与系统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过程,让中医读懂西医,培养具备世界视野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鼓励具备良好基础的中医机构与外国著名医疗集团合作在广东开设医院,让顶尖的西医与广东的顶尖中医在一起工作,通过实践让西医读懂中医。据悉,目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签署了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研究的合作协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签署了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合作协议,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签署了在珠海横琴建设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的合作协议。
大力推进中医药的标准化工作,让中医药在国际上拥有“通行证”也是路径之一。例如ISO认证的《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3项中医药标准就来源于广东深圳的地方标准,这个系列标准为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产业构建了一个自主创新的中药分类编码体系,使中药、中药方剂的保护和传播有了固定的、唯一的“身份证”代码。
广东还在大力搭建中西医对话、交融的平台。“岭南中医药发展论坛的常设主题就定为‘中西医交融’,希望为中医药、西医药架设相互融合的桥梁,让中医药能够紧跟现代科技前沿,充分吸取人类文明的成果,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徐庆锋最后总结道。
政策支持
◎2013年: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商务厅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对中医药骨干企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税法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税收、金融、通关优惠政策。
◎2014年: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14-2018年)》。确定由省商务厅牵头,开展扶持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以及重点区域建设,鼓励中医药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中医药企业扩大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出口,建设中药产品出口基地,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药物的企业在国外同步开展临床研究,加快国际化认证体系建设等具体工作。
◎2015年:省政府出台《广东省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再次明确“培育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鼓励中医药企业通过对外贸易、境外参展、商标注册、国际认证等方式,扩大中医药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
◎2016年:省政府出台《广东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广东省推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提出“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对外合作,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扩大我省岭南中药材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促进岭南中药材国际贸易便利化”。
◎2017年: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与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牵头制定《广东省促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了广东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举措。提出“到2020年,建立2-3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平台,建立4-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2-4个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以及1-3个中医药国际出版传播基地”,为我省中医药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南方日报记者 欧旭江 严慧芳 许隽